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从优秀走向卓越——传媒学院院长史晖在2020级新生大学启航仪式上的讲话

发布者:史晖 [发表时间]:2020-10-08 [来源]: [浏览次数]:

2020级各位新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香味还没有散去,大家纷纷穿起了2020年的第一条秋裤。报到时还是夏天的热度,转眼就像要入冬的感觉,这正是处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淮安季节的特点:春如四季,秋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家要逐步适应气温变化,易感冒、勿发烧,保重好身体。

今天,我们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开启了2020级新生的大学启航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对你们加入淮师传媒大家庭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在座的231名新同学来自三个专业:广播电视学51名,广告学52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28名。分别来自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广西、贵州、新疆、江苏等9个省份。因而我们也有了土家族、苗族、侗族、彝族、壮族、回族、布依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同学,还有56个民族之外的一个民族穿青人,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的徐朵同学。新生中,女生190名,男生41名,比例大约为4.6:1。相识是种缘,相逢是首歌。张爱玲一篇散文里说: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今天我们遇上了,走到了一起,结下了传媒缘。我们将从陌生人变成熟人,我们也终将成为彼此生命记忆的一部分。

传媒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四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千人。我们有45名教职工,高级职称教师、博士教师占一半以上。学院以“求真、向善、尚美、创新”为院训,践行“德才兼备、技艺相融、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深厚人文素养、较强创新精神和过硬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传媒人才。传媒学院立足于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多维融通、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能力本位、产教融合、教学做合一”培养理念,构建了“大平台、多模块、重融合”的课程体系,搭建了“项目制、工作室制、传媒文化节”等实践平台,建立了“校企融合、校际合作、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我们与淮安报业传媒集团、淮安广播电视集团、宿迁电视台、上海典众公关公司、各县区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合作基地。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就职于省、市级电视台、事业单位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型广告传媒公司,与苏州大学建立对口交流协议,每学年选派师生到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研修。学院积极推进与海外高校合作办学,与台湾义守大学、玄奘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双方互派学生交流研修,聘请海外高校教师开设课程工作坊。近三年先后派共30多名同学赴台湾研修。我们尽最大的力量创造机会满足你们成长发展的需求。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从优秀走向卓越”,也是寄予了我对你们的期望。现在的你们,刚刚从高考的千军万马激烈厮杀中脱颖而出,本身就证明力你们的“优秀”:比如贵州省第二批本科院校文史类投档线463分,来到这儿的贵州同学最低分是517,超出54分(18288名,文史类考生125324人);江苏普通文理科,文科最低336(最高345),理科最低341(最高351),9人超过一本线;江苏编导最低分512,全省排名前850名。其他省大抵类似。站在“优秀”这样的起点,我们没有理由不让自己加入到“卓越”的行列。今天想说的话很多,但我主要与大家一起思考两个问题:

一、何为卓越?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杰出的;超出一般的;不平凡的。我对传媒人的卓越的定义有三点。

1.有担当。杰出校友祝世宁院士说,淮师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来到总理家乡求学,当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志。用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奉献精神、为民情怀,人格风范,堪为世人楷模。传媒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正能量的传播者、核心价值的捍卫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杰出学长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张晋宁深入黄石疫情前线采访、现代快报记者李子旅一次次采访报道抗疫感人故事,这就是担当。广播电视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付佳听热心公益,创办了昕翼公社志愿社团,暑假两次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支教,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专题报道,荣获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这也是担当。

2.能创造。创造是传媒人才的核心要素,无创造,不传媒。学院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示范中心。拥有电视演播厅、虚拟演播室、录音播音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影视制作实验室、平面摄影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以及数码艺术工作室、新闻采编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广告工作室、图文输出中心等多个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我们对同学有“四会”要求——提起笔来会写、拿起话筒会说、端起相机会拍、打开电脑会做,就是能创新,会创造。我们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级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奖无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0届毕业生王韪甲创意无限,面对新冠疫情阻隔,组织135名毕业同学“云”合唱《你曾是少年》,三次被央视新闻频道关注。这也是创造。

3,站C位。C位就是咖位,C位就是中心,C位就是影响力,C位就是领导力。当然位置越C,责任越大。近五年有100余名学生分别考取了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刚毕业的这届有23名同学考取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据我所知还有5名二战同学成功上岸。广告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刘佳文家境困难、自强不息,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成功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读研,已经入职浙江省农科院。期待你们能够站上更高的C位。

三、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要靠我们每一位自己去丈量。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答案也可能是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有三点至关重要。

一是致远,就是要有去想,哪怕是好高骛远。对年轻人来说,想多高都不为高,骛多远都不算远。我十分欣赏一首歌中唱的,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我建议每位同学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来大学做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者你压根没想过这个问题,那么请你补上我给你布置的这份也许是入学以来的第一次作业。来大学做什么?就是要做梦,要致远,要树立远大目标。你们口中的星辰大海、诗和远方、仰望星空,都是对“致远”的最好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少年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借用以为大学校长的话:不要在最好的时光里做大学的“游客”,而要做大学舞台上的“主角”;不要做青春的“过客”,而要做青春华彩篇章的“编剧";不要做时代的“看客”,而要做新时代追梦剧的“导演”。

二是勤奋,就是要有去做,就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拼命干。“做”是从“想”到“得”之间的桥梁。虽然我说你们起点都很优秀,但是从现在起有必要清零,清理掉你的缓存,适时把自己“归零”,在“归零”之后再达到新的高度。老子说:合抱之木,始于老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才足下。站在同一个起点上,谁能达到新的高点,唯有勤奋,唯有实干,唯有流汗。华人首富李嘉诚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的。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将手表调快10分钟,这是李嘉诚多年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在李嘉诚看来,每天提前10分钟,就意味着每天多10分钟的机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先哲们早就这样告诫我们。

三是自律,就是要去砺,磨砺的砺。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的自律是一种自省、一种自警、一种自爱。自律就是要养成好习惯,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正在热映的陈可辛的《夺冠》,巩俐饰演的郎平,观众评价说:“不仅说话和走路神似,连动作和表情也神似,简直就是郎平本平啊!”巩俐是怎么做到的?拍摄之前一次次跑到训练场,在那里一呆就是大半天,观察郎平说话、动作、神情,用小本本记录总结下来。为了散发跟运动员一样的气息,她跟女排姑娘们“混”住在一起,一起报道,一起吃饭,一起下班。为了每个动作显得标准,她在房间放了一个排球,每天练习各个位置:主攻、副攻、二传、自由人。国际大牌影星是怎样炼成的?就在于自律,自我严格要求。

当下社会物欲横流诱惑太多,手机依赖症比比皆是。淮师的传统,对学生严格要求。做早操,上晚自习,我们上课还要收手机。图书馆排队进门屡上热搜,希望看到身影,希望大家把书捧起来,去运动场跑起来,到教室做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脑子动起来。

激越传媒,梦想舞台。这一年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我们也明白了很多事。在这样一个智媒时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具有无数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的世界。不确定性使传媒行业充满了挑战性,可能性赋予传媒人对未来更多的期待。传媒学院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平台,是让你追梦、助你圆梦的舞台。祝愿大家找准定位,把握当下,无问西东,筑梦未来。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优秀”走向卓越,只差一个“奋斗”的距离,其间没有捷径,没有坦途,只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驶入人生新的航程。希望你们勇立潮头、乘风破浪、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等着看到你们上头条的消息,等着看到你们被刷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