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部分,一直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我们国家既有灿烂的传统文明也有步入现代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这些都是基于教育而成就的,作为文化大国,我们从不止步于此。所谓教育,不单单是指老师教授知识以培育人才,同时也是在与时代同步下,利用不同的资源满足新时期的教育需求,培养新时代的全面型人才。
假期来临时,我有幸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随传媒学院一同前往淮阴区果林小学进行“三下乡”活动,并进行社会实践。早晨7点,拂面的清风不似正午的灼热咄咄逼人,红色的传媒学院志愿者服在绿色的校园里格外引人注目,我们一行人在学校门口集合完毕,前往果林小学。
我在四(1)班同学生们进行我们提前准备的主题益智游戏,并负责参与了两项活动,分别是齐绘手抄报和摄影实践教学。在绘制手抄报环节,一组6个小学生手绘1张手抄报,在团队默契协作的基础上又考验了学生的审美观,认真满满的脸庞不时停下来商量几番,小心翼翼地在纸上涂抹着。因着手抄报的主题是“喜迎十九大”,除却简单的绘画,更看重小学生对当下时事政治热点的关注度,同时是否有自己的解读。另一个摄影实践教学中,给了我不同于绘制手抄报的感受。传媒学院带着自己的专业设备和专业知识手把手教小学生怎样操作相机,学生一脸专注,不时露出“原来这样”的神情,上手操作时,看着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再联想到学校、班级内的设施我竟有点心酸。这一朵朵花儿……
果林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像大多数农村小学一样,没有多功能教室,没有独立的实验操作室,农村的教学教育现状使我在返程中陷入深思。有专家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我国虽在1993年就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这一目标,但却是在2012年开始至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才连续占GDP比例超过4%。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呈增长趋势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这一趋势成为必然。但是,从这一现象中又可看出城镇小学和农村小学的明显差异,相对于城镇小学,农村小学偏远边缘化,其基础设施老旧残破甚至资源匮乏,硬件设施与城镇小学的差距过大,这一现象就直接导致了对学生应时代教育的断链,学生失去新鲜资源供养打基础的好时期,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久而久之,与新时代教育脱节,与社会脱节,这是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也是阻碍其发展的根本要素之一。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农村学校都是缺资源缺设施的,那么,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的学校又存在着另一个普遍的现象:学校购买的设备基本处于“摆设”、闲置状态。这不仅成为一种资源浪费,还损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重视,这一现象俨然正在发生改变,那张张笑脸,那朵朵花儿,因为有了这些保证和身边的资源,才会汲取营养,积攒能力。
再从内里看农村教育教学状态,即从学习广度和深度探究。举个例子,在果林小学的手抄报绘制中,就知他们缺少关注时事热点,学校里理应学习文化知识,但并不是一味的死读书,我们所学的所有知识都是一步步贴合时代的步伐,“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方式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式,所学知识并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既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也得不到眼界的开阔。农村的经济发展弱于城镇,对消息也不够敏锐,作为当代学生,具备新闻敏锐感的素养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以致用”以运用到社会上去。通过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另一问题所在——农村师资水平的滞后。首先教师要有对时事政治热点的关注度,这样才能慢慢培养学生的敏感度,做到潜移默化;其次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所学知识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来源和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思维,拓展学习面。这一问题不止存在于农村教育中,城镇教学中也出现了此类状况。但这类状况也随着人文精神的发展而慢慢得以改善。由此,我们去做一件事情不能只看他的表面,要会从表象中挖掘到隐藏在其中的内在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我们新时代青年该做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使得教育问题俨然成为了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高,农村教育问题尤为凸显,为国家高度关注。于表象与内里两者间窥视着农村教育的起伏,时代是不断变化的,一丝一毫都会是巨大的跨步,教育便要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保证文化产品的先进性,才会符合崛起行业的新鲜度,才会是社会所需要的教育精品。同样,也正因为这个时代,我们才能在所学中汲取更多知识,才有机会利用越来越多的先进教育设备以充实自我,才不会辜负和浪费社会教育资源。教育与这个时代相辅相成又互利共赢,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展示,也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在这里,政府不光要发挥合理分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予农村教育和城镇教育,也要在人才、师资队伍上给与一些适当的政策,以留住人才,这对农村教育来说是难得可贵的。农村教育的发展有目共睹,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发展农村教育,向城镇教育看齐,共同为我国的发展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