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到8月,时间就这样匆匆流逝,回想我在香港学习、生活的30天,早已幻化为我午夜梦回时最美丽的一只蝴蝶。
30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而凡事来过必留痕迹。热情友善的新伙伴、风趣幽默的新老师、开放包容的港式文化、乐于助人的香港人民……我以为,学习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行程上规定的课程内容,深入一个地区,探究其人文风俗,也能有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本次的课程名为环球创意工业,这其实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很多方面的人才。课程分为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而每一次为我们上课的老师,除了个别是港大自己的老师外,还邀请了许多行业精英与我们分享经验。这样的体验对于我来说感到很新鲜,学习到的内容也更有实战性。这一点是与内地学校很不同的地方,平时在学校上课的都是本校的老师,他们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很多同学会有“理论无法付诸实践”的苦恼。并且因为不是职业的老师,他们讲课时显得生动活泼,容易亲近。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们都很注重课堂反馈,他们说“讲课不是演讲”,在课堂也设置了许多与我们交流意见的环节。主讲老师王向华说,在香港老师并不是那么严肃的存在,他们会被学生直呼其名,和学生聚餐,甚至于成为学生完成学业的“工具”,在我看来,这倒也其乐融融,颇有古时师徒情深之风。
下午参观的多是时下香港最富文化创意的地方,文化艺术之地“大隐隐于市”,这些地方面积都不算大,有些地方还是经过废旧工厂、牲畜场改造的,或许正因为如此,这些建筑也是极富特色,有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似乎每个地方的介绍人都会说,香港这样的文化创作之地已经所剩无几了,能保留下这方寸之地实属难得,他们表示羡慕内地有那么好的环境和大片基地用来搞艺术和文化产业。从他们的口中我听出了对艺术,对自己坚持的事业的热爱,以及青年一代对自己背负的社会责任的担当,所以,不管他们认为的香港文化环境有多恶劣,只要他们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这次课程的核心可概括为“文化创意”,文化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复兴,文化繁荣,才真正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很有历史积淀的,但也会存在许多跟不上时代的东西,所以更需要创意去焕发文化的活力,推陈出新,才能生生不息。而且文化涵盖范围广泛,需要全才,需要我辈同仁的共同奋斗,不论身在何种职位,都要牢记植根于骨髓中的中华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文化的长远发展还是与经济的发展脱不了关系,传统的观念中,艺术家都是贫困潦倒一生,那换作今日,谁还愿意投身艺术呢?所以要将文化与产业紧紧挂钩,将文化做大做强,发展的越来越好,那样才会使人人心中有希望,做事也更有动力,其实将文化植入其他产业,也是让这些产业如虎添翼,以文化为引,既增添了卖相,也增添了内涵。国家近期也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改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习主席经常提文化强国,就要从各方面,各阶段做好,在社会上培养这种创新的观念。
其实,这次参加的课程与我自身的专业契合度很是密切。我的主科是广播电视学,致力于文化交流、传播以及媒体发展的研究。那对于文创产业而言,不论是从商业的角度,还是艺术创新的角度,都大有裨益,因此我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就比如,我们最终的小组作品展示,老师要求我们以团队形式设计一款创新产品,产品的生产、销售、宣传等方方面面都要自己完成,而一样产品能否一炮打响占领市场的关键就是宣传,我们团队的其他同学平时没怎么接触过产品设计包装方面的学习,我正好运用平时所学的传播学、广告学知识,提出了许多创意点子,起到了思想引领的作用,想来也很是骄傲。也正是经过这次历练,让我更加意识到,尽管我的专业学习内容庞杂,看似没有什么针对性,但样样有用,常言道,“技多不压身”,各方面都能露上几手,那在今后的社交、工作中都能脱颖而出。虽然我即将升入大三,但也时常对自己的专业感到怀疑,如今,我清晰认识到,只要认真学,我的专业就业面以及实用面都很广泛,以后定将有所作为!
题外话插一句,其实最让我扎心的是语言这个环节,全英文授课,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内地孩子吃不消,有些内容磕磕绊绊能听个囫囵,但口语方面真的很差,几乎从没用英语在课堂上交流过,这也是我最为羞愧和遗憾的,所以我想说,语言只是个工具,但若不能掌握,也不要怪别人没有给自己表达的机会。
学习之外的生活也很精彩!香港素来有“购物天堂”、“美食天堂”的称号,早在来之前,我就做好了吃吃吃,买买买攻略,每一天在紧张的行程过后,我们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周边其他有意思的地方。香港的确不大,因为地方有限,它的建筑多会往高空建,网地下建,有时候导航显示目的地就在身边几十米,也会找不到路。香港的旅游业很发达,几个大型商圈,大型商场里到处可见内地游客,外国游客,在这些地方,香港真正的痕迹被外乡人所抹去。因从小受港剧的熏陶,我对香港的印象是中西合璧,现代与传统的统一,我想要真正了解香港,就要到它的小巷子里去探寻。于是我们来到了彩虹村,深水埗,一下地铁站,整个给人的感觉就很不一样,没有铜锣湾、中环的繁华与现代,这里没有外面人口中紧张,繁忙的生活节奏,这里生活的多是老一辈的香港人,四周的房子也没有那样的摩天大厦,都是老式的屋村,婆婆在操场上晨跑锻炼身体,爷爷在座椅上看报,有破败的街道,有脏乱的角落,而清晨耀眼的阳光照在身上,让人感到格外惬意。
在这里,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温暖的人,有交给我处世道理,免去我公交车费的巴士大叔,有和我一起拼桌,与我畅聊香港的热心阿姨,有借职工卫生间给我用,还一直在旁等候的地铁工作人员……旁人说,港大老师说,香港人很冷漠的,而我所遇却都是天使一般的人啊,就像大叔所说,哪里都有好人坏人,香港人骨子里还是古道热肠,有时生活压力太大了,物价,房价,才会将人逼得失去了自我。
香港不大,但每一处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景,许是地方局限,所以没有一处地方可以浪费。香港的消费是真的很高,人流拥挤,没有淡季旺季,所以餐厅里的人才会态度恶劣,但给的食物都是货真价实。生活真的不容易,有多繁华,就有多衰弱,有多快活,就有多痛苦, 但只要心怀温暖和善意,冰山中也能点燃火种。短短30天,我还是庆幸,十多年来对港的热爱没有退散和改变,它在我的脑海中仍是最初美好的样子,不会改变。
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学校,还有苏教国际,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出去看看,闭门造车,坐井观天都不是学习的良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趁我盛年,踏遍世间大好山川,从各处学习,以各人为师,最后勿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