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贯彻实施“OBE”教育理念,20号下午,由传媒学院承办的“OBE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沙龙在传媒学院会议室召开,副院长陈文华主持会议,传媒学院胡叶子、历史学院李德楠和吴士勇、文学院陈昌云四位老师进行主讲,另有多位老师参与研讨。
OBE,即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强调如下四个基本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陈昌云老师发言的主题为“OBE理念下的应用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是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标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和思想道德的培养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密切关系。高校中,人文素质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人文素质的内涵不断与时俱进,而国家也因此不断推出关于此方面的文件,可是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如今存在着教材落后、师资不足、阵地匮乏多方面问题,使人有心而无力,也顾不上应用型模式、职业化观念、人文素质教育严重淡化的情况。对此陈昌云老师提出了要重视人文素质培养,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等新使命,并表示人文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新时代新使命,新内涵新路径,提出“OBE理念与人文素质教育互有启发,并行不悖,不能厚此薄彼、一边倒”的深刻建议。
吴士勇老师以曾经开设的新生研讨课“运河文化漫谈”为切入口展开探讨。这门课程教学方式分为分组研讨、辩论、撰写小论文、教学实践几部分。在辩论中,要求学生以北方运河能够恢复通航为例阐述自己的想法;在撰写小论文中,学生制作PPT,进行展示、宣读、集体讨论打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又一起参观了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通过一学期16次课的学习,锻炼了学生读、写、说的能力,使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考察淮安运河文化景观,加深了对运河及运河文化的感性认识。吴老师特别指出,虽然通过OBE理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文本阅读依然匮乏,难以触及学术要求,知识层面有待加强。
李德楠老师也以新生研讨课“运河文化漫谈”为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在课程指导思想方面,应紧扣培养目标,立足社会需要,引领前沿问题,重点引导增进对专业、对学校的认同,增强思想教育作用。在师资配置和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应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精心选择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在课程特色方面,应针对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特点,体现课程的跨学科特色。在授课形式方面,应采取各种方式,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师生的直接互动。李德楠老师表示通过不断的改进,可以使新生对大学课程有更系统的认识,开始意识到大学阶段的科学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增强沟通能力。
胡叶子老师围绕“基于OBE理念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展开发言。她认为课程目标大致为增强就业机会、理论掌握、实操能力、行业联动几方面,但课程背景却并不乐观,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公关与广告日渐融合、地方企业需求度较低都是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课程中,应细分受众需求,实施联动达成互惠,原则为保持真实性与新鲜性。同时,教学节奏也十分重要,内容板块化、教学步骤化、实践同步化都是有效的方式。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胡叶子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对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很简单,就是“经验、耐心、时间”,老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时间上要愿意花精力指导学生,诲人不倦,学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主题发言结束以后,各位参加研讨的老师根据此次教学沙龙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对四位老师的主题发言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讨论,深入了解OBE理念对教学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陈文华表示:“OBE理念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的问题。传媒学院将在各专业课程中深入贯彻OBE理念,不断完善改革,着重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和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问题。”
文/谭诗嘉、周佳灵、薛维嘉 图/陈文华老师提供 编辑/徐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