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光明日报社江苏记者站站长、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郑晋鸣受邀做客我校传媒学院,以“手捧滚烫故事,传递楷模精神”为题为我校师生作了生动报告,上了精彩的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亚军主持报告会,并向郑晋鸣颁发菠菜广告投放平台兼职教授聘书。党委组织部部长朱延华、传媒学院院长史晖、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沈东华、各学院辅导员老师以及传媒学院部分师生出席报告会。
报告会伊始,郑晋鸣与在场师生共同观看了一段视频。那是2014年11月4日,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2014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中,身为“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十佳选手”所作的精彩而感人的演讲。他以“半生流泪终不悔”为题,深情讲述了自己在30多年记者生涯中记录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历程,传递社会正能量。郑晋鸣通过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体现了新闻工作者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深深打动了在场师生。
“一辈子中,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实为不易。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但依然在路上。”在报告会上,郑晋鸣生动细致地分享了其在新闻行业奋战了三十余年的亲身经历,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阐释了新时代新闻观的深刻内涵。30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对待每一次采访,写好每一篇稿件,记录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历程。党的好干部孔繁森、英雄机长邱光华、一辈子教书育人的老教授景荣春、见义勇为却身中数刀仍不向歹徒妥协的英勇战士徐洪刚、“甘把青春献国防,愿将热血化丹青”的32年守岛夫妻王继才王仕花、努力让农村老人皆能老有所养的敬老院院长李银江……有“滚烫”的真心与真情,朴素的文字中总能让人感受到讲故事者的真诚;有“楷模”定位的准确判断,文字背后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透露着一名职业记者传递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畏与坚定。这些新时期的典型人物,在他的故事中一一展现,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奋发有为、锐意进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个缩影。
“开山岛,是国家的土地,守护她就是守护我们的国!岛屿虽小,却是国家的东门,我必须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一对夫妇32年坚守海岛的故事吸引郑晋鸣登上了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这对夫妇在一个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两个足球场的弹丸小岛上坚守32年,只为五星红旗每天冉冉升起。这对夫妇就是王继才与他的妻子王仕花。于是,郑晋鸣开始上岛追寻他们32年的足迹。这一追,却是怎么也追不完。他九次亲登开山岛采访体验,最长的一次,在岛上待了5天。在小岛的日子里,王继才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触动郑晋鸣。郑晋鸣连夜写下长篇通讯《两个人的五星红旗》,发表在2014年8月26日的《光明日报》6版,王继才因公殉职后,郑晋鸣在2018年7月30号发表《坚守32年,王继才永远留在了开山岛》一文,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批示,对学习王继才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个拿笔写字的记者,郑晋鸣不仅用文字记录下了在开山岛采访的点点滴滴,还通过“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向全国各地数万人讲述了王继才夫妇32年守岛的酸甜苦辣。
郑晋鸣说:“33年前选择了记者,23年前选择了光明日报,我很庆幸自己的选择。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工作33年,郑晋鸣依然坚守在新闻记者的第一线。郑晋鸣对新闻事业的执著热爱令在场师生深受感动,掌声雷雷。
在报告中,郑晋鸣也提到了平时训练学生写新闻的方法:将中国新闻奖所有的稿子看一遍;一天写一篇,不管能不能刊发,内容为重;静下心来学习模仿、反反复复勤奋实践,方有可能收获“远见、格局、方法”。郑晋鸣特别强调:大学生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做自己适合的事,并以亲生经历勉励在场同学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并且将它做到极致,为师生学习工作提供了借鉴。
在场学生也纷纷就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郑晋鸣做了交流。郑晋鸣寄语激励在场学生们要坚定信仰,以信仰托起梦想,热爱新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大学生。
文/谭诗嘉 熊雅迪 图/刘凌玲 刘甜芳 任欣怡 编辑/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