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团学新闻 >> 正文

【主题教育月·笔谈会】践行真正的平等

发布者:王婉宁 [发表时间]:2015-04-07 [来源]:传媒学院 [浏览次数]:

何谓平等?有人说平等就是拥有一样的权力。那又何谓公平呢?好像也就是拥有一样的权力。但平等和公平是有区别的,举个例子:两个身高不一样的人同时从墙里往外看,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个高的能看见外面,个矮的看不见外面。这叫做公平,因为他们所得到的条件是一样的。给矮个子的人一张椅子,于是他也能看见外面的世界,这,叫做平等。

通过上述例子,我粗浅地认为:公平是指拥有一样的条件;平等是指得到一样的权益。拥有一样条件的两个人,最后所能获取的权益并不一定相同。而十八大着重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中的平等,想必其内在含义就是让所有人过上同样幸福的生活,达到共产主义的目标。

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又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平等、讲求平等、践行平等呢?我们就从身边小事说起,在下列论述过程中,应时刻分清公平和平等两个概念。

首先,践行身份认知上的平等。生活中不难遇到同学争吵的例子,而归根结底,原因大多不外乎损伤了其中一方的面子或者尊严。那么何谓尊严呢?其内在实质还是指平等,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出了糗,就是与大众的不平等。你不再是普通群众中的一份子,而是众人的笑柄,就会恼羞成怒。大学生接触不同身份的人时,总是会产生不同的态度,这是大学生最常见的不平等现象。每天进出宿舍,同学们都会和宿管阿姨打招呼,而上下楼道时,却少有同学会主动和保洁阿姨打招呼;偶遇学校学院高层领导时,同学们总是毕恭毕敬,但面对指导老师时却缺乏最起码的礼节……仅仅是因为身份的不同。我们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不同身份的人,而作为高等知识分子,我们应该一视同仁,以同样的礼貌和尊重看待每一个人。尤其对待弱势群体(诸如贫困生、流浪汉)时,更应平等交流,可以有同情,请不要有施舍。

其次,践行权利使用上的平等。林肯说过“人生而平等”,这里的平等着重强调的就是所享有权利的平等。美国从英国独立之时,从《独立宣言》开始,就始终强调人人平等的概念。而近代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取消各个上下级属性的阶层,讲求人人平等。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选举班干部,人人享有投票权;例如综合测评,人人享有为班干部打分的权利;课后实践时,人人都享有借取学院机器的权利;图书馆面对所有学生开放,只要走正常程序,所有人均可借阅……这些正是平等的最好体现。

再者,践行权益获得上的平等。前段时间,传媒学院重新整理了贫困生名单,其目的在于确保所有需要助学金的学生能够切实享受到学校对其的关心和照顾。相对于正常普通家庭的学生,贫困生除了享受到经济上的资助,更是能够获得同学们的细心体贴,这正是一种心理上的平等,是权益获得上的平等。平等和公平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权益获得”这一方面,平等要求我们所有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帮助身边人,去尊重体贴周围人,让所有人生活在一个和谐友善的环境里,是平等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状态。

最后,践行自我心理上的平等。独生子女总是比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更傲娇任性,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总是比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更懂事孝顺……其实这些都源自于自我认识、心理定位上的不平等。这样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们往往容易以个人为中心,尤其是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大学生们,更容易产生自我满足的情绪,总是将个人置于他人之上。我觉得我们始终应该秉承一颗谦逊的心,不自卑不自傲,正确认识自我、平等对待他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是对广大群众行为准则要求的精髓,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更是强调的重点。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空有学问却学不会做人。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大概就是从最基本的尊重人、平等待人做起。